设为首页 | 邮箱登录 | 加入收藏

新闻中心

  • 请坐:这儿有把“邵帆的椅子” | 人物周刊
  • 正大拍卖2018-05-22



请坐:这儿有把“邵帆的椅子” | 人物周刊

 夏花 

明清家具研习社 



今天的主人公名叫邵帆。

 

作为作品被英国V&A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,他招牌作品的休闲椅系列,被视作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代表,邵帆这个名字也成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代名词。



  1  


在以流量带动的爆款生产中,其实很难从所谓的“佛系”、“养生”中找到一份真正的宁静。真正的宁静藏在滴答的钟声中、热茶的氤氲中、琴瑟的和鸣中,也存在于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邵帆的创作中。



艺术家邵帆,以其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彻底解构而闻名,一直梦想着建造自己的房子。


几年前,他在北京郊区买了一大片土地。邵范在自己和五个朋友之间划分了房产,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建筑,挑战了西式住房的规范,并更新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。




 

邵范称他的建筑风格是“当代四合院”——实际上,他把胡同现代化了,搬到了郊区。


在传统的北京四合院中,生活区由一系列的房间组成,围绕着两个主要的庭院,其中一处是罕见的梅树,这是中国诗歌和绘画中最受欢迎的主题。



在邵帆家,他自己的椅子雕塑似乎漂浮在半空中,旁边是古老的佛像。



明式椅子、装置、园林、水墨、油画都是他创作的器物,但也具备“不器”的气质。



装饰是多余的,但这所房子感觉很满,因为它在蓝色的墙壁里保留着当代中国的一切希望。



  2  

 

来自北京的邵帆有画家、雕塑家、设计师的多样身份,其雕塑作品将现代设计演练融入于传统家具技法,是中国第一批探索艺术与设计之间界线的艺术家。



在邵帆的设计作品中,椅子成为无法让人忽视的亮点,以致当人们谈及邵帆,总不免异口同声说到“邵帆的椅子”,其联想频率绝不低于James Bond之代号007。其作品被许多国内外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。


▲2008年作品“月”,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永久收藏


▲2006年作品,作品第一号 压克力板 榆木 雕塑
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他开始以明代家具为载体,将这些明清家具拆开分解,再运用现代媒材和设计法重组,创造出此后大受欢迎并被视为邵帆特征的休闲椅系列。


▲工作室内雕塑《明式须-2006,之五》2006,紫檀


邵帆从对传统的解读出发,修订了自己的法则,他给审美的定义,是限制艺术家的主观空间膨胀,达到与自然最大程度的融合,破除西方式的理性束缚。



1995年,邵帆陆续创作了一些明代家具零件与现代材料相叠加的“家具雕塑”。这些家具雕塑是成系列的,同时有普通家具的实用功能,和解构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发展类似。



▲邵帆工作室里他设计的家具

 

邵帆第一次选择明式椅子就是把它劈开,然后接起来。

 

现在这把椅子还留在工作室——明式榆木旧圈椅,被从中间一剖为二,插入一把簇新的棱角分明的黑色楸木椅,取名为《王》。


▲《王椅》


矛盾显而易见,却又保持着一种古怪的实用性——你完全可以继续坐在那张插入的新椅子上,或者挪到一侧,新旧各一半。像是修补,像是嫁接,又像是一种挑衅。

 

日后他解释这一想法的源头时,最直接的原因之一,就是“我手头正好有一批旧椅子残件”。

 

▲192004年作 邵帆 明朝太师椅 红漆楸木椅


邵帆通过一系列椅子和家具的设计,尝试着溯源和发展中国明清家具的精髓。在他“打破与重建”的手法发挥之下,人们可以从他的作品联想到传统中国的家庭伦理结构。


1995作品一号 Work No of Year 1995

 

严格的对称、摆放的位置原本都是等级制度的痕迹和缩影,然而邵帆却以非常轻松的方式,对古典家具做了“变形”——民国的箱子被从盖口处锯出一个“座位”。



而锯出的材料又成为其“座面”和“靠背”,没有任何材料的增减。这一看似随手拈来的创作灵感,挥洒自如地使艺术成为一种意味深长的生活游戏。

 


2005年邵帆的作品在上海对比窗艺廊展出,作品“2004年作品1号”被V&A收藏,从此进入国际视野。


▲2004年作品1号


如果说邵帆2003年前的作品还保留着一些实用的可能性,最近几年的创作几乎取消了任何功能性,在艺术性上走得更为彻底。



  3  

 

邵帆的作品之所以被重视,或许正因为他是用纯粹的中国哲学来创作,而不是简单地将中国元素作为视觉符号来运用。


▲2008年作品“风”,在法国卢浮宫外展出

 

艺术和设计以这种形式出现,令人想到了西方的现代主义;对中国物品的解构,让当代回归永恒,引出了一种社会批判式的效果。


▲明式五角星


▲明式绣桌


邵帆的家具雕塑所添加的现代化材料,针对无数自称真品的赝品是无声的讽刺,同时,也是遗失古代大师精神的启示。这种戏剧性的不协调,是邵帆思索哲学的过程中外化的结果。

 

在邵帆2007年的作品中,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端倪。他利用明代工艺和装饰美学为基础,解构、重构,在作品中捕捉了睫毛、脊椎或者排泄物的形态。


▲2007,明式脊椎,铁梨木

 

其中之一是由八个十五厘米高的小雕塑组合而成的,形状模仿放大后的粪便;另外两个《明式粪》,可以变成坐具。以粪便为原型,运用某种传统工艺重现,犹如表现它的起源,与人类生存有紧密联系。


▲2007,明式粪


邵帆似乎想告诉人们,复原属于自己的传统性,和最频繁的琐碎事务,像讲述祖先的语言一样自然而然。


由于对物的迷恋,对物的内在关系的好奇心,物体内部隐藏的是什么?它们的魅力来源是什么?在对这类问题的追问中制造出了一种新关系,邵帆把体现这种新关系的物品称之为艺术品。


 

  4  

 

在将现代工业化的金属和焊接替代古时常用的木头和榫接的同时,邵帆却承袭了明式家具所着重的结构性设计(家具在明代,结构比装饰更受重视)。


▲圈椅


家具在明代,结构比装饰更受到艺人的重视和*的扶持,以扶手为例,圈椅将靠背和扶手的合二为一不仅是个概念的突破,而且大大简化了制造工序,并且产生了连续的曲线之美。


▲凭几

 

邵帆的圈椅将古典家具中木材的柔韧性转移到了钢管,并只用一张钢板的剪切和折叠,制造了一把椅子的座面、靠背和后撑脚。理念方法的传袭,也许比具体实物的继承要重要得多。




《曲院风荷》将明式椅子进行拆散处理,使得媒介的局部成为独立的部分,这时原有椅子的完整形态不复存在,作为整体的媒介的原有意义即被分解,呈现出新的图式意义。


▲《曲院风荷》一


▲《曲院风荷》二


这是一件大漆圈椅,榫卯结构全部打开,以有机玻璃为支撑,向观者展示了中国所独有的榫卯结构内部情况,有人称之为圈椅爆炸图。


▲2000年作品1号


邵帆的家具设计风格鲜明,以“解构和重建”的手法对明式家具进行拆分和重组,赋予古典家具现代艺术生命。


他努力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,通过一系列椅子和家具的设计,尝试溯源和发展中国明清家具的精髓。在他“打破与重建”的手法发挥之下,人们可以从他的作品联想到传统中国的家庭伦理结构。


▲邵帆《圈,No.1》,胡桃木,98×62×50cm,2013年


▲邵帆《玫瑰条案,No.1》,胡桃木,88×140×45cm,2017年

 

矫枉过正或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”对他来说存在一种投机的危险性,他希望“糟粕”与“精华”共存,而在一定时期后,这两者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转化。


▲邵帆个展“近作”展览现场,麦勒画廊北京,2018年


因此他一直在避开这种主流,主动选择一个边缘化的方式存在,不受市场或者外界因素过多影响,关注的仅仅是创作本身。


这种为作品而做的思想脉络,反而以一种看似孤寂与被动的方式,必然和主动地展开了他艺术语言独立长存的空间,这便是他那把椅子中“请坐”的内在哲学。



庄子说:“以无厚入有间”。(依仗非常薄的进入那个空间)(《养生主-庖丁解牛》)(邵帆解读)

 

明式家具是一个自足的世界。注视他时,你试图游走其中;游走其中时,你试图重建一个你自己的世界。一切皆可以变换为新的形式,认识世界就是分解世界。


-  END  -





提示】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,如有转载,请说明出处


嫩草网址yongjiuav@gmail.com吾爱5se入口自慰网站链接链接链接